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我校成功组建了安徽省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省级专项项目“推动乡村振兴,擘画美丽郑楼”welcome2017贵宾会赴灵璧县郑楼村乡村振兴专项团、“星火传递”2023年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团,赴灵璧县郑楼村开展为期8天的“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活动,活动得到了团灵璧县委、郑楼村党委等单位的大力支持。
7月24日,校团委书记李燕代表学校前往灵璧县看望慰问我校社会实践团队师生,并参加在灵璧团县委“青创空间”召开的见面会。团县委书记马学坤,农业发展银行负责人陈燎源,校团委副书记吴琦、团队指导教师朱悦、社会实践团队全员参加会议。会议由团县委副书记徐贵红主持。
马学坤书记对我校社会实践团队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带领实践团队师生参观了青创空间的成果展示基地,介绍了当地的文化发展、产业建设、创新创业等工作开展情况,鼓励师生们“多学习、多锻炼、多实践”。随后,陈燎源着重就灵璧县的三农产业发展做了全面介绍。李燕代表学校对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的支持单位表示感谢,并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和暑期社会实践工作的开展情况,同时对实践团队师生提出要求,希望团队成员在实践过程中深入基层一线、结合专业所学,聚焦当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切实肩负起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光荣使命。
奔赴美丽郑楼,深入乡村基层。实践队一行前往灵璧县渔沟镇郑楼村,期间一共走访慰问了28户人家,调研了近80位村民。了解到村民们的主要经济来源于农作物玉米、大豆、小麦的耕种,收成可观。在实践团队成员入户调研过程中,一位83岁有着50多年党龄的老人家王梦良感叹到:这几年乡村振兴战略是真的落到实处了,最直观的变化就是政府给他们家家户户门口都铺上了水泥地。访谈期间,实践团队成员们广泛宣传并鼓励村民们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的战略政策,旨在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动力,通过实践和技能助力乡村振兴。
优化产业模式,帮扶村民就业。在实际走访调研期间,实践团队跟随当地的指导人员前往并参观了当地的产业园,产业园采用“合作社+种植大户+农户”的经营模式,实行统一规划设施、统一农资供应、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培训指导、统一营销发展,近几年来农村合作社蔬菜、瓜果产业同步升级,加速崛起。村民获得“土地租金+工资+分红”三项收入,仅羊肚菌一项产业每年可提供就业岗位50余个,实现10人稳定就业。
慰问孤寡老人,传递公益爱心。实践队成员们了解到公益岗是主要为那些无法稳定就业的村民老人提供一份简单的工作岗位,从而获得经济补贴。期间队员们也来到公益岗地点,为村民们发放了公益礼包,一同参与打扫了老年食堂的公益活动,同时在堂食时间里协助老年人打饭和增添餐饮。学生们说他们都切身处地的感受到了乡村建设者的友爱团结和善良。
追忆红色党史,传承希望之心。实践队员们前往中国灵璧奇石文化园了解学习当地著名文化承载物——灵璧奇石。在展区里重温了灵璧县红色革命党史和民俗文化,同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兴趣班和科普知识讲堂,为在小朋友的心中埋下一颗乡村振兴的种子,更好地帮助提高了小朋友们的动手和思维能力。此行实践团队通过参观学习、实地走访、入户调研、互动宣讲等方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充分结合,深入社会、贴近基层,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自2018年以来,我校持续稳步推进与灵璧团县委合作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到目前为止,双方深入交流并已成功组建了1支国家级、4支省级和10余支校级重点实践团队。我校赴灵璧县社会实践团队的规模也逐步扩大,在一批又一批实践团的基础上充分学习领会稳扎稳打,进一步深入挖掘优化灵璧地方特色和发展亮点,让团队成员在基层实践中开展教育、增长才干、建言献策。
“下水方知水深,探索真理靠实践”。立足于新时代新征程的历史转折点,青年一代在乡村振兴事业中发挥着大有可为的作用,肩负着不可或缺的时代担当与历史使命。青春正当时,奋发有为志。专项团的成员们坚定信念、一心向党;听党话、跟党走;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把牢青春航向,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积极响应党的二十大,做有理想、有担当的青年。(撰稿/摄影:校团委 编辑:柯嫦女)